“不可思议”的特效:大鹏隔空替代杜汶泽
2015年12月08日 18:03 新浪娱乐
小浪详细了解了这部电影幕后特效制作的方方面面,并独家获得海量设计图稿,看完一目了然,绝对涨姿势!
电影《不可思异》海报
何小沁/文
由孙周执导,王宝强、小沈阳、大鹏联袂主演的《不可思异》正在全国热映中。作为一部科幻喜剧片,《不可思异》拓展了国产片一片新的类型天空。其实孙周导演早在很多年前就想拍这部电影了,但是那时国内的特效技术和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直到今天,大量欧美特效人才涌入中国,国内电影市场也在一天天扩容,这个时机才终于来了。
在北京许多不起眼的胡同里,一个个影视特效公司正悄悄开张。推开这些公司的大门,你会发现里面坐的一半都是金发碧眼或是出生于跨文化家庭的特效人员。小浪探访的这家Pixomondo公司曾凭借《雨果》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也是此次负责《不可思异》特效制作的主要公司。据影片制作总监KQ形容,Pixomondo是此次做出美味视觉盛宴的“总厨房”,而其他各地特效公司则是辅助总厨房的“分厨房”,包括香港DDD、台湾TWR以及Studio 51等国内外一流特效公司,分别主攻角色设计、场景制作、3D转换及数字演员植入(大鹏)等不同方向。
小浪先后对话了《不可思异》幕后的多位国内外顶级特效专家——制作总监KQ、视觉创意总监Daniel Jeannette、3D转换负责人Charles、前期美术设计师兼大鹏部分技术负责人陈子弢(Adrian Chan),详细了解了这部电影幕后特效制作的方方面面,并独家获得海量设计图稿,看完一目了然,绝对涨姿势!
总体来说,《不可思异》特效制作的风格是“看不见的特效”,因为要让特效无痕迹融入这部十分接地气的生活喜剧里,随便一个几秒钟的镜头,可能就凝结着几大特效公司的诸多心血。
“么么哒”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作为片中最关键的虚拟角色,“么么哒”一定要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导演希望它既要有可爱乖巧的生物特征,也要有坚硬神秘的金属构造。在前期,美术设计师参考了上千种自然生物的造型,研究它们的外形、质感、皮肤纹路、骨骼结构、运动机理等等,最终以水母等海洋生物为灵感,设计出了“么么哒”的草图,然后进行精密的建模。
“么么哒”灵感来源
从最终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么么哒”有一双比例惊人、深不见底的大眼睛,两颊如鱼鳍般一张一合,全身有1500个移动部件和16万个渲染材质细节,飞行速度快到一闪而过。当然,“么么哒”的形象确立经过了数个备选方案的淘汰,从小浪拿到的图稿来看,仅球体就有若干种其他内核发光的设计没有被采用。
废弃的“么么哒”设计
这些设计融入了主创对这个角色以及影片整体宇宙观的理念,比如从“么么哒”的双眼(以及之后出现的被量子化的人物、汽车等)中能看到绝美的星空,里面星云变幻,甚至还有坠落的流星;“么么哒”快速移动、最后变身则被独具创意地与虫洞概念联系到一起,这一能力也为“么么哒”能使唐立果重新见到女儿提供了依据。而最后“么么哒”演变成的5米高外星巨怪则经历了更加细致复杂的设计过程,从图稿中可以看到,它也是从一系列方案中择优挑选出来的,最终版本的巨怪全身细节达到了65万个,有极其精密的骨骼结构。
虚拟角色怎样跟演员互动?
我们看过《指环王》的花絮照片里,甘道夫和站在绿幕前对着几张对手演员的大头照说话,后期才把调整过身高的他们合成在一起;我们也看过用动作捕捉技术制作出来的虚拟人物——《指环王》里的咕噜姆,《猩球崛起》里的凯撒,《丁丁历险记》里各个栩栩如生的主角等。《不可思异》里的“么么哒”因为非常小,所以是后期才添加进去的,前期表演时基本全靠演员的即兴发挥。
概念图
比如最精彩的一场互动戏是王宝强被“么么哒”追得满屋子跑,最后迫不得已冲进浴室自己拿喷头猛浇自己,这场爆笑戏就全靠王宝强的出色发挥,因为触电、抽搐、抓狂等激烈动作无法严格设计好动作,王宝强要想象出“么么哒”闪电般的行动轨迹,然后做出反应动作,这对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再比如王宝强一口吞下从空中飞来的“么么哒”等,放在生活里可能是很普通的动作,但如果是特效做出来的,在追求真实性上就会比较复杂。像《环太平洋》《变形金刚》之类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有许多特效场面的制作技术已经很成熟,如地动山摇、大楼崩塌等,但像《不可思异》这种“看不见的特效”,则要一个一个去研究攻克。
半透明、流光溢彩的光影效果
除了“么么哒”的相关制作,影片在光影效果上也十分用心。如片头出字幕时的太空画面,是设计师参考了人体细胞结构之后做出的创新设计,与我们常见的幽黑宇宙不同,有很多黏连的结构和流动的光彩,美轮美奂,贴合了独白里对“天堂”的美好想象。
概念图
再比如王宝强在屋中见到女儿幻影,以及后来女儿在龙卷风状的流光溢彩中重现的场景,都经过了比较复杂的色彩渲染,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流动的效果。同样,通过效果测试图可以看到,主创们也为巨怪的发光效果做出许多种不同的尝试。据KQ透露,其实电影最初的设想更宏大,已经有好莱坞特效专家陈子弢率团队设计出的多种外星球样貌、外星种族图稿,也是透明而流动的,但最终为了故事更紧凑而没有采用。如果时间和资金更充裕的话,可能“么么哒”会有更惊人的超能力,如把整座大楼都“炸”成喷浆状。如果有续集的话,或许这一设想会在未来实现。
3D技术真正参与到电影叙事中
“现在国内观众对转3D有许多错误的认知,比如转3D就是为了赚更多票房,或者3D电影只有字幕是立体的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之前太多劣质转3D影片给观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事实上,现场3D摄影和后期转3D并无优劣之分,只是途径不同而已。特效镜头是没法拍出来的,只能后期转制,而我们看过的许多好莱坞科幻大片,也都是后期才转制成3D的。”Charles首先向小浪“正了正视听”。
量子分解效果测试
“好莱坞大片的转换技术会比较成熟,比如《火星救援》这种,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看着很舒服。而国内一些公司就差一些,主要体现在还原度不够真实,前景很饱满,后景没有细节;或者一味追求立体效果,把整个空间拉得过长,人看起来像异形一样,头部太厚了。我们做的话,会尽量还原出真实的感觉。我们公司本身就有特效部门,方便随时进行调整。”Charles的公司是孙周导演从许多备选3D团队中选拔出来的,当时仅王宝强在屋中看到女儿幻影的一场戏,Charles就为导演做出了三种不同景深感觉的方案。“最让我们兴奋的是,这是3D技术第一次真正参与到了电影的叙事中,表达出关于宇宙空间的理念。比如说,《泰坦尼克号》转成3D要做的是‘还原’,还原出现实场景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而我们不仅要还原,还要‘创造’。举个例子,‘么么哒’的眼睛里有,它的空间感不仅要比它自身的厚度大,还要比整个环境的纵深感更深。”
攻克最大难关:靠后期换掉一名主演!
许多关注过《不可思异》拍摄进展的影迷可能知道,影片原本的主演是王宝强、小沈阳和杜汶泽,电影本来已经杀青了。没想到后来杜汶泽遭到内地网友抵制,为尊重观众感受,影片主创决定:换人。《不可思异》制作周期长达四年,决定换人时,距离前期拍摄已经过去了两年,场景道具不复存在,女主角的档期也无法协调出来。于是曾经参与过《阿凡达》《丁丁历险记》《哈利波特》《第九区》《绝地逃亡》等片的好莱坞特效总监陈子弢被委以重任,尝试用纯后期的方法,将两年前拍摄的素材中的杜汶泽换成大鹏,要求是“毫无PS痕迹”,技术原理是绿幕拍摄技术与数字演员植入技术的结合。
大鹏补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换人对大鹏的演技是个颠覆性的挑战,他要在纯绿幕背景下,与想象中的对手演员配合,做出与视频素材中分毫不差的神态和动作(因为杜汶泽和大鹏身高相差较大,不能单纯‘换头’);然后,杜汶泽有上万帧的镜头,要逐帧擦出他的身影,并人工补全倒影、反射光等遮挡住的细节;最后也是最难的合成阶段,陈子弢团队须在一个多月的期限里,在没有任何空间大小、位置关系、镜头选择、布光条件、摄影机运动、演员走位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纯靠肉眼把控和一遍遍尝试来调整画面。假设一个拍大鹏的摇臂轨道镜头运动轨迹与杜汶泽时的相差较大,那么他与对手演员的比例关系在3D效果中看起来就会很奇怪。团队在攻克技术难题时琢磨出许多妙招,比如为大鹏做了3D建模,用来辅助性调整演员之间对不上的眼神;有亲密肢体互动的对手戏(如结尾挟持女主角做人质,勒住女主角的脖子以刀威胁)找一位替身演员头戴绿头套一起拍,后期为对手演员“换头”;拍摄48帧/秒的高帧速画面,便于更精确地调整运动速度等等。“换人”期间,陈子弢就住在片场旁边,每天一拿到素材就回去工作到4点,做出大致效果给导演看并商量调整方案,第二天一大早7点又要到片场做第二天拍摄的技术准备……每天3小时睡眠的工作状态令陈子弢直呼太疯狂。“这可能会对行业造成一点误导”,KQ和陈子弢笑称,“以后演员档期协调不出来的话,可能制片人会说,‘后期加进去不就好了嘛!’不知道要费这么大力气。”两人还开玩笑说,今后如果再有吸毒明星的新片被禁,他们可以考虑成立个电影后期“临时解救小组”。
(何小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