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国产剧”之一的年度群戏——《远大前程》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开播!该剧开播至今,全网播放量稳步上升至18亿!秉持着“将电视剧当成电影来完成”的信念,才能担负起众剧迷、卡司粉一年多的翘首以待。“金牌班底打造影级质感,精准还原最亮丽的‘东方巴黎’”,《远大》上线不久便收到了观众“有电影的feel、画面质感很好……”的热烈反响!作为开场秀,开篇1分45秒的长镜头具象化地诠释了老上海的风情万种、歌舞升平。
小编采访到了S51团队在本剧中担任特效总监的陈子弢、担任本剧现场特效指导的范光辉、CG总监王铭澎、模型组长景志峰,为大家解密这个长镜头的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全过程。
S51团队跟组拍摄近6个月、后期制作3月有余,整个项目持续近300天。据范光辉介绍,该镜头由全三维CG制作、上海南京路航拍长镜以及“新世界”歌舞厅内景实拍三部分构成。三个部分拍摄地点各异,实际拍摄顺序,场地限制,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为完美呈现这个“一镜到底”的镜头增加了制作难度。
–全三维CG制作–
在全三维CG部分,镜头慢慢穿越云层,从白天到夜晚无缝转换,俯瞰老上海。“导演要求用全新的视角展现出老上海全貌以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市民的生活状况”,陈子弢补充道,“在前期筹备过程中,虽然遇到相关影像资料极少,素材收集难度大的问题,我们还是做足了功课。我们需要参考当时上海的夜景、建筑外貌及风格、船只样式,还要考虑到当时各个季节的市民着装等,在真实和好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全三维CG制作部分 老上海夜景参考
镜头中的万家灯火、鳞次栉比的琼楼玉宇等,皆出自S51视效艺术家之手。模型组长景志峰介绍道:“我们首先建立了近200个形态各异的楼的模型,再通过现有的200栋楼中通用的零件、拼接或者材质、贴图等细节上的修改,将这些楼宇扩展到了100000多幢。包括全三维CG这个场景中的人群、来往的车辆、外滩港口停泊的船只等,都使用了这种手法。在模型材质完成之后,进入灯光制作阶段,我们把主城之外建筑的灯光信息bake到贴图上,减少灯光的数量;同时,在灯光渲染环节,我们采用了1:10的比例进行渲染,大大提升了灯光渲染的效率,节省了制作时间”。另外,为了体现生活气息,合成师们找到了一些真实的炊烟素材,添加在了一些民居屋顶的烟囱上面。CG总监王铭澎补充道:“我们加入了一些烟雾和光晕,还模拟了摄像机受到气流影响产生的微小的晃动,既要合乎物理性,又要体现真实感。”
– 上海南京路航拍长镜 –
全三维的CG场景之后,镜头穿过一个“梦上海”的广告牌,就到了当时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路。在航拍上海南京路部分,摄制组也遇到不少挑战:夜景,近千名的演员,大疆无人机如何从30至50米的高度降到距离地面3米,再往前推进完成拍摄……这些综合因素,都对这一段的拍摄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这个航拍镜头的完美呈现,S51团队联合剧组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测试,耗时半月。
这个航拍镜头与前面全三维CG场景的衔接方案,S51特效总监陈子弢与导演和监制进行了多次讨论。由于实拍时街景可拍摄长度有限,后期制作过程中,镜头穿过广告牌之前的街景,S51团队参考了实拍到的街道素材,按照1:1的比例,建立了模型,创造了全三维CG场景与实拍街景的完美“过渡带”。
– “新世界”歌舞厅内景实拍 –
“最具挑战的点在于,这三个镜头的顺序原本是全三维CG制作、上海南京路航拍长镜以及‘新世界’歌舞厅内景实拍,但由于演员档期、场景周期安排等因素,剧组先拍摄了歌舞厅内景部分,这就给内景实拍部分增加了难度。”现场特效指导范光辉讲到,“所以在歌舞厅内景拍摄部分,因为要与航拍长镜自然衔接,在从街道外向歌舞厅门口推进时,伸缩炮离门高度、距离等,我们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并在门外搭建了部分台阶,尽可能与后来的航拍有更多相同的相机运动轨迹,更大限度地为后期衔接两个镜头提升可控性。”
△ “新世界”歌舞厅实拍现场
做“一镜到底”的难度在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过渡要自然,才能做到呈现在荧幕前时“毫无剪辑痕迹”。S51团队深谙此道,并且在实际制作中完成了CG部分与实拍镜头的精准衔接。S51团队为《远大前程》打造了一个大气的开场,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大幕。各方势力如何在这个斗兽场展开殊死搏斗,以洪三元为代表的小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逐梦的故事将如何演绎,还请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S51还包揽剧中的吊桥打斗戏、爆破、枪战戏,仙倦村大梯田等场景的特效制作。关于本剧的更多制作幕后,小编也会进行后续报道,为大家继续抽丝剥茧。